乡村旅游产品

home 您当前的位置 :绵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 旅游产品 > 乡村旅游产品 

吉祥的'羌红'美丽的山寨---四川北川县特色羌寨石椅村震后重建纪行
  • 发布日期: 2010-07-14
q

震天的鞭炮和欢快的锣鼓声把记者迎到漂亮的山门前。没等进门,记者们的手腕上就被一群热情的主人系上红色的“吉祥带”,身上也披上了“羌红”宽带———几天前,记者访问了一个地震灾害后的建设上了档次、农民生活也得到改善的特色羌寨,这就是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南部的石椅村。
  古老的羌族为了避开他族的入侵,一般都选择高山的中上部聚居,石椅村的91户人家就散布在平均海拔1200米的山间溪畔。由于地质结构相对稳定,这里的损毁不像县城那样严重;清脆悦耳的鸟鸣和满目可见的鲜花秀竹勾织成石椅村令人心醉的美景。走进羌家石雕楼和木质吊脚楼,又听到这里很多古老的传说———这里有一把偌大的天然双人“石椅”,传说是羌族至高无上的天神阿爸木比塔的三公主和凡间羌族小伙成亲时,由天爷赐给他俩的座椅,当地羌民称之为“龙凤椅”,石椅村由此得名。
  不仅仅石椅是羌寨古老的神话传说,这里独特的美食美味也对游人极具诱惑力———“我们这里天凉,虫害少,1300亩果园里的枇杷李子和毛梨儿都是自然生长,从不打药,用纸巾擦擦就可以吃。让游客自己摘,比我们摘了运到山下还多卖一半钱呢。”羌族姑娘争先恐后地向记者介绍说,“我们的野菜四季不重样,做腊肉的猪也是自己养的。震前我们是一家一户单干,震后国家给了几百万元帮助重建,我们几户就联合起来成立‘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羌寨旅游有限公司’,依托水果产业,把农家乐做大了。现在,震裂的楼房修好了,几栋楼就有200多个床位,现在接待的客人比震前多一半,我们每人的月收入有1000多块!”
  曲山镇党委副书记缑军告诉记者,过去石椅村一家一户单干互争客源,服务质量不高,回头客少。为重建羌族文化传统,除了用政府给的“羌族风貌改造”巨额资金投入房屋和道路等硬件的改造升级外,镇里还特意邀请了“羌文化传承者”母广元和王官全来到这里当顾问“助阵”。70多岁的羌族老人母广元是当地的退休干部,对羌族文化有较多的研究,并广泛搜集整理羌族民间情歌,汇集成书。每当有客人到来时,母广元身着五颜六色的羌族服装,带着姑娘和小伙子按照羌族迎客礼迎接客人,向客人敬酒,唱上三曲嘹亮高亢的祝酒歌,还讲解羌民族的历史、文化、礼仪以及神话传说,把村里的旅游文化提升了档次;可是他为了减少村民的负担,主动把公司付给自己的薪水降低了一多半,大家都敬重地称他为“母爷爷”。村里还组建了民间歌舞队,石椅村人平时是服务员,穿上民族服装就是演员。由于王官全创造性地把羌族传统祭祀中的文化元素融进舞蹈,把原始的祭祀用皮鼓舞搬上舞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节目。晚上留宿石椅村的客人就同羌族姑娘和小伙子围着篝火欢歌起舞,石椅人说,欢快的羌族锅庄舞能让人乐而忘忧。
  “‘5·12’前,绵阳市的旅游年收入仅次于成都;‘5·12’后,绵阳市有的景区遭到毁灭性打击,至今未能恢复,游客的安全信心也备受打击,原来的客源市场几近流失。不过,我们审时度势,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找准市场,大力促销。现在,重振旅游工程已初见成效,绵阳市的旅游经济2009年止滑提速,实现总收入47.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8.96%,旅游接待总人数879.37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18.53%。今年春节黄金周共接待游客80.56万人次,收入已经超过灾前水平。”四川省绵阳市旅游局副局长杜云飞向记者透露,绵阳市现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509家,直接从业人员5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2万余人。预计随着绵阳市北川、平武旅游市场的全面开放和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五项措施的全面实施,2010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将达300多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将达到3亿多元,农家乐将达到80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7800余人,能新增就业人数3000余人。